大智如愚的刘禅,归降之后在门上刻了三个字,得以保全自己性命

他是蜀汉最后的皇帝,最终归降魏国。在这之后,他在门上刻了三个字,最后保全了自己的性命,就连司马昭都不敢动他。

那么刘禅刻的是那三个字?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?今天,就带大家了解一些蜀汉最后一位皇帝刘禅。

在后世中,人们对于刘禅的凭借大多都是贬大于褒。蜀汉正是在他的手上走向完结的,但事实真的如此么?

我们先来说说刘禅的童年,他是刘备的妾室甘夫人所生的。在出生第二年时间里,刘备就陷入了各种困境。要不是赵云拼死相救,刘禅可能早就殒命了。

在这之后,刘禅一直过着非常颠沛流离的生活。所以在刘禅的内心中,一直渴望着安稳的生活。后来刘备有了自己的根据地,并建立了蜀汉,刘禅的日子才算安定了下来。

但天有不测风云,刘备在伐吴失败后不久就去世了,刘禅便成为了蜀汉的最高领导人。好在刘备去世之前,为刘禅留下了一批能人,特别是诸葛亮。

展开剩余80%

有诸葛亮在,刘禅的日子过得也相对轻松。他放心地将所有大权交付给诸葛亮,而自己则安心地在后宫中享乐。

诸葛亮执政期间,刘禅从来没有去干预过,所以他在位初期,蜀汉的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。而有些人就借刘禅整日享福为由,称其是一个昏君。

但实际上,刘禅不算昏君,最多就是胸无大志,是个平庸的君主。诸葛亮北伐失利时,曾上奏辞官。刘禅听说后一百个不答应,而是继续将大权交在诸葛亮手中。这要是随便换个皇帝,估计早就动杀戒了。但刘禅知道,自己想要安稳地做皇帝,只有诸葛亮可以依靠。

但诸葛亮走得太早了,再加上一大批先帝刘备留下的贤臣相继离世,蜀汉最终也走向了末路。最终,刘禅投降了魏国。在投降之后,刘禅便在家门口刻下三个大字,凭借这三个字,刘禅保住了自己性命,就连司马昭都敢动他,那么是那三个字呢?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威力?

大智如愚

在投降魏国之后,为防止刘禅复兴蜀汉,就将刘禅迁到洛阳居住。在来到洛阳后,刘禅被封为了安乐县公,虽然不如当皇帝的日子那样潇洒,但起码不用整天看着群臣勾心斗角,刘禅也过得非常开心。

但司马昭对刘禅非常不放心,毕竟是旧朝的君主,刘禅的影响力还是有的。尽管目前在自己眼皮底下,保不齐哪天就找机会自立。

所以,司马昭一直在试探刘禅,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。而在试探的过程中,还诞生了一个成语——乐不思蜀。

当时司马昭宴请了刘禅和一众蜀汉遗臣,在宴会期间,司马昭故意让人演奏蜀中乐曲。在场的蜀臣无一不掩面而泣,唯独刘禅乐在其中、不为所动。

司马昭见状,就询问刘禅是否怀念蜀地。刘禅张嘴就说:此间乐,不思蜀也。司马昭听完后大笑,于是放下了对刘禅的戒备。

此时,郤(xi)正乘着上厕所的机会找到了刘禅,然后告诉刘禅如果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,就说自己怀念蜀地,这样就可以回蜀了。

之后,司马昭果然又询问了刘禅这个问题,而刘禅就将郤(xi)正所说的话念给了司马昭听。司马昭听完问道,这是郤正说的吧?刘禅大感惊奇,问:你怎么知道。司马昭等人哈哈大笑,见刘禅如此憨厚后,就不再对他起疑心。

而让司马昭彻底对刘禅放下戒心的,是刘禅回家后在门上刻的三个字——山中寨。有人将刘禅刻字的消息告诉司马昭后,司马昭就彻底不再去找刘禅的麻烦了。那么,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呢?

蜀汉灭亡后,刘禅在门上刻了三个字得以保全性命

这三个字就是——山中寨,这三个字看起来其实没有任何关联,最后还是司马昭读懂了其中的意思。他让众人将这三个字给倒过来念,倒过来也就是“在山中”,连续读几遍后,就发现一直在念“在山中”。

刘禅写这三个字的意思,就是想告诉司马昭,不要再试探他了,他并没有什么宏图大志,只想安安分分地过完余生。

司马昭见状,也不好再继续针对刘禅了,于是就不再去为难他,反而为其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。一直到西晋七年的时候,刘禅才去世。

有人总认为刘禅烂泥扶不上墙,不思进取。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,换做刘备来也没办法解决啊。况且那个时候的蜀汉经过几轮内斗,许多能人都在斗争中消耗掉了,像大将魏延。这个时候,蜀国其实已经根本没有能力去和魏国继续缠斗。再加上连年的北伐,导致国内民不聊生。

与同样是亡国之君的孙皓相比,刘禅其实做得要好得多。起码他不像孙皓一样残忍,也没有滥杀无辜。反而为了保全成都居民,主动向魏国投降。

说到底,刘禅并没有遗传刘备的志向,只想安安稳稳地过上富足的日子。这可能和他早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有关,毕竟吃过了肉,谁还想再过吃糠的生活呢?

所以将蜀汉灭亡的锅全部推在刘禅身上,其实是不对的。你们觉得呢?

发布于:天津市